close

 

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老爸這些曾經在大時代底下隱忍生存的剛毅軍人們,歷經分離與定居,悲傷與安穩。隨著時間持續奔流,他們的生命和曾經存在的證明開始逐漸消失在台灣的時間軸裡。

  沒有什麼能比親身經歷更讓人感受到大時代下的哀愁。
  現在記憶的歌聲漸漸止息,我想,是該有人為這些擁有「兩個故鄉的人」繼續傳唱。

  § 在台老兵與他們的後代是一群擁有成雙成對的人。
  § 他們一起擁有一份思鄉之情,跨越時間和空間,永存在他們的心中。

  周賢君的父親有兩位妻子,一個在大陸,一個在台灣;有兩個家,一個在大陸,一個在台灣;更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超過四十年無法回鄉的中國徐州人周昇雷,一個是跟隨國民黨撤退來台的老兵周昇雷。

  身為老兵二代的周賢君,除了繼承父親的姓氏,也繼承了他長達四十年間的鄉愁,因為父親,她有了兩位母親,一位異母兄長,還有兩個故鄉。分隔兩地的苦悶,在她心裡化為無以傾訴的思鄉之情、不能緩解的孺慕之情,以及想要為老兵存在留下痕跡的那份迫切,促使她以文字傾訴,冀望能讓更多人知道,在那個動亂不堪的時代下,最可貴的是人們心中那份堅定而溫柔的思念與盼望。

本書特色

  § 最平實的文字,也是最真摯的情感。
  § 老兵二代為了父親遺願,提筆寫下不為人知的80年。
  § 《為台灣老兵說一句話》姊妹作,紀錄更多老兵,與更多故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賢君


  「嘓嘓」,是豬的叫聲。於是,她將自己的筆名取為「嘓子」。

  周賢君,1962年次,出生於台中清泉崗眷村的豬眷。旅居丹麥哥本哈根二十年,但不願因為歐洲舒適的生活,忘卻父親與那個時代老兵們在台灣曾經走過的腳印。於是,她一再探訪、書寫,試圖記錄並還原他們的生命故事。
 

目錄

前言 6
第一章  我的父親在大陸老家有個衣冠塚 10
第二章  轉世投胎的娘親 14
第三章  夢月哥中藥鋪櫃子似的前半生 18
第四章  老兵夢遊雲龍山 22
第五章  一九四九年解放前的家書及照片 25
第六章  探親金子的故事 28
第七章  祭三伯父天國書 31
第八章  當年的劃分成分 34
第九章  四個子女認祖歸宗 36
第十章  返鄉認親差一點吃憶苦思甜飯 39
第十一章  等著看打老婆 44
第十二章  說服媽媽去大陸養老 47
第十三章  媽媽的寶貝雞鴨鵝 50
第十四章  徐州哥哥飛廈門探望台灣媽媽 53
第十五章  徐州大哥給台灣媽媽的大紅包 57
第十六章  徐州大哥與台灣媽媽的母子關係 61
第十七章  兩岸同胞的深層交流 64
第十八章  我與嫂子的交流 67
第十九章  飄洋過海的山東饅頭 70
第二十章  繞了一大圈辦入台手續 73
第二十一章  台灣光復初期的中國鹽業文件 77
第二十二章  兩岸親人各有其敏感問題 82
第二十三章  外國夫婿陪我返鄉探親碰到的問題 86
第二十四章  父親為老家人買的耕耘機 88
第二十五章  徐州探親不忘與博友相會 92
第二十六章  我的黨員嫂子 96
第二十七章  老鼠會撈到的電動車 100
第二十八章  一張餐巾紙給我的深思 103
第二十九章  夢月哥在台灣的兩個小祕密 107
第三十章  老佛爺的洗澡記趣 110
第三十一章  一場洗澡笑話 113
第三十二章  尋親的第一張照片 115
第三十三章  探親適應,冷暖自知 118
第三十四章  老一輩的事 121
第三十五章  我思電影《溫故一九四二》 123
第三十六章  我所經歷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126
第三十七章  再唱驪歌 130
第三十八章  國家統一密碼與老兵的九二共識 132
第三十九章  從童歌憶三輪車與老牛車 135
第四十章  挖掘心中的矛盾──偷油賣油 139
第四十一章  台北故宮的那塊五花肉 142
第四十二章  電視機時代來臨的前後記憶 145
第四十三章  蔣宋美齡的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 148
第四十四章  蔣中正先生手改聖經聖詠譯稿(六) 153
第四十五章  漢字也是故鄉 155
第四十六章  老兵第二代經歷的台灣多元文化 157
第四十七章  青天白日徽章 165
第四十八章  從「蔣介石日記」尋找遷台的時間點 167
第四十九章  一九四九年的入台證 170
第五十章  過時的反攻大陸儲備人才考試制度 173
第五十一章  戰亂時期金子與學歷證書的重要性 177
第五十二章  三十年前的照片去看老爸對「白色恐怖」的防範 180
第五十三章  想家思親的記憶,都在那「饃饃」裡 183
第五十四章  兩岸人的兒歌〈布穀〉與〈小毛驢〉 185
第五十五章  渡過黑水溝──方建唐的故事 189
第五十六章  認識一位作家老兵 192
第五十七章  一位死過三次的台灣老兵 194
第五十八章  台灣的墾荒老兵楊淵 198
第五十九章  老兵四十年記憶的地址 201
第六十章  台灣老兵曾經的敵後工作 205
第六十一章  幾段一九四九的記憶 208
第六十二章  台灣老兵闞守貴落葉歸根於家鄉 212
第六十三章  兩則來台灣打工的故事 214
第六十四章  滯留越南富國島三年半的台灣老兵 217
第六十五章  回顧1987年榮民老兵返鄉活動的歷史背景 220
第六十六章  老兵元配子女來台奔喪分家產 224
第六十七章  只差一步就搭上探親的班機 229
第六十八章  乞丐老兵 232
第六十九章  二○一二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台灣老兵高秉涵(上) 234
第七十章  二○一二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台灣老兵高秉涵(下) 236
第七十一章  北京清華學生來台掃墓失聯三十年的老兵 239
第七十二章  給台灣老兵李希賢先生的一封信 248
第七十三章  幼年兵的一頓飯 251
第七十四章  老兵的小半張照片 253
第七十五章  沒有親人的葬禮 255
第七十六章  台灣老兵時間不多了,我知道 258
第七十七章  走過特殊年代的兩位老北京 259
第七十八章  逃難年代的袖珍地圖 263
第七十九章  抗日老兵見證紅色追夢人 267
第八十章  一生三次逃難的婆 272
第八十一章  北伐與抗日老兵的清末民初中國電報事業發展雜談 276
後記──寫在付梓之前 281

 
 

前言

  台中清泉崗戰車營出生的我,就如一般小娃娃一樣,吃得多、跑得快,想要快快長大,對未來有著美好的願景。

  少青年時期,眼光卻變得狹小、志向變得不再高大,對未來更是一籌莫展,對人生沒了概念,我們那個時代「榜上無名、名落孫山」的考試壓力是多麼、多麼的大。

  完成學業進入職場後,幸運地搭上台灣「四小龍」經濟奇蹟的順風車,見證台灣產業外移及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發現世界變得太快,對未來又開始充滿徬徨不確定。

  幸好,一路走來還算順利。

  移民北歐過著安定的生活已是二十年,當季節一到,還是會如侯鳥般一定回到我的生身故鄉台灣。親友消遣,地球的這一頭或那一頭,飛來飛去變成是常態,儼然就是一個地球人。我知道,我不是「地球人」,我是一位「有兩個故鄉的人」。

  在將要邁入六字頭年齡之際,我追求安定舒適生活的腳步放慢了,站在歐洲人面前,接受他們讚揚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優越。其實我常常恐慌,我真不知道如何簡單扼要地去介紹中華歷史文化,也感傷自己對中華歷史文化何等的膚淺認識,慢慢我變得飢渴想去尋找父輩世世代代的傳承故事,把小時候聽過的故事,不管是正面或負面,如果都能記錄下來,那就是好事、那就是傳承。

  一次的台灣環島旅行,我與夫婿參觀台南的延平郡王祠,該博物館主要介紹國姓爺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建立以台灣為反清復明為根據地的歷史沿革。我在郡王祠展覽廳內讀到一句話:「率水軍兩萬五千人渡台灣海峽」,這一句話深刻震撼了我,改變了我後來的休閒生活,讓我放棄所有雜事,全心專注於收集、記錄老兵的故事。

  我發覺整個延平郡王祠內鉅細靡遺的介紹鄭氏父子鄭芝龍、鄭成功等生平功績及歷史地位,但我找不到任何文獻資料敘述那兩萬五千人水軍隨鄭成功渡台後的下場,可見歷史自古以來只記錄達官顯要,鄭成功在台灣的歷史上當然有他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兩萬五千人水軍跟隨他來台,那他的歷史定位又會是如何?鄭成功以台灣為根據地意欲反清復明的這段歷史,幾乎與蔣介石總統帶領六十萬國軍以台灣為反共復國基地的歷史如出一輒, 且不論蔣總統反共未竟事業,單就看歷史不斷重演,身為國軍子女的我們,怎能忍受隨蔣來台的六十萬國軍在將來歷史搜尋中只是一片空白,如同隨鄭氏兩萬五千水軍遷台後下落已是查無可考?有了這個概念後,收集記錄榮民老兵故事變成是我生活的最重要重心。

  在過去十幾年記錄老兵如何在台灣落地生根時,我碰到幾個案例感觸特別深刻,一定要說出來,例如台北市和平東路大我新村的老兵宿舍內有一位老人,他曾是空軍飛行員,在他七十五歲時中風,他沒有住進榮民療養院,取而代之的是他在成都的孫女來台照顧這一位老飛行員,孫女來台照顧爺爺一晃至今已是二十有年,如今這一位孫女也已達中年婦人階段,她犧牲她自己的婚姻及人生黃金歲月來台照顧親人,居住在台灣長達二十年並沒有取得台灣的居留權,讓我懷疑她將來再回到大陸成都是否能適應大陸的環境?而她的犧牲卻是中國曾經內戰後造成兩岸分治、人民骨肉分離的痛苦延續,她也是一位「有兩個故鄉的人」。

  有一位榮民老伯,他是我父親的老鄉,他的家鄉村子就在徐州觀音機場的省道旁,老伯十六歲時因內戰逃難,結果被國軍抓壯丁,戰爭時部隊打散後,他又被八路軍抓俘虜,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他隨中共軍隊參加古寧頭戰役,可說是幸運也是不幸,在戰場上受傷被俘虜,槍傷治癒後歸隊又變成國軍,老伯在古寧頭戰役中受的槍傷,他是躺在乒乓球桌上手術取出彈殼的,老伯告訴我,年紀十六、七歲參與國共內戰,他們單純的就像「一張白紙」,長官發號施令往東就不敢往西跑,生命往往是頃刻間就沒了,他們的命運就是「砲灰」,不值錢的砲灰一桶一桶的往戰場倒,那時哪敢奢想明天或未來。

  另一位榮民老伯曾參加過遼瀋會戰及古寧頭戰役,他同時也是民國四十年五月十八日草嶺潭潰堤的倖存者之一,這個事件奪走七十四名國軍官兵生命,為紀念國軍常山部隊工兵營第三連犧牲之官兵,梅山公園建立「草嶺潭官兵殉難紀念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榮民是幼年兵,他才十三歲就被國軍抓壯丁,十三歲哪!都還沒長大成人。老伯給我一份他保留多年的簡報,是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刊登於經濟日報有關「兵工建設實施辦法草案」,老伯很詳細地跟我講述國民政府遷台初期,如何利用國軍開墾荒地,增加可耕用農地面積,為了推動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政策,當時國軍除了要保家衛國,還要擔任建設台灣的任務,依據的就是「兵工建設實施辦法」為法源基礎,結果榮民老伯工兵任務建設台灣二十幾年,包括開墾荒地十多年,他的戰士授田證補償金只領得台幣五萬元,老伯苦笑著說,領到的錢買不起他雙腳下踩著的一塊小地,而他篳路藍縷、雙手開荒僻地,清理的荒地變農地何止是一畝三分地,卻輪不到分配給他去耕耘。

  老伯查閱的數據資料,當時國軍工兵拓荒增加五十八%耕用農地,雖然這一個數據沒有確切索引依據,但我認為對於研究國軍建設台灣項目及台灣土地改革政策,這是一項值得研究的題材。另外,其他榮民老伯給我許多國軍工兵架橋、開路、自來水管鋪設工程等照片,究竟有多少比例全台灣省的自來水管是國軍工兵鋪設的?其法源基礎是什麼?依照這「兵工建設實施辦法草案」,日薪「案工給價、暫定普通工五元、技術工六元」,榮民老兵該等到何年何月才能領到這一份微薄的薪水呢?

  我可以很肯定的說,現在的政府是不可能去補發國軍建設台灣的薪水了,不過我們後代子孫去肯定國軍老兵對台灣保家衛國建設的付出,絕對是再遲都不晚,深挖歷史檔案國軍開墾荒地增加多少耕地面積?國軍鋪設多少自來水管道?這兩個議題應該是研究生論文很好的主題。

  台灣這一塊土地繼承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及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重要瑰寶,台灣人的族群融合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中華大地上,唯獨台灣最先達到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回朔寶島的歷史就是一部移民史,現代台灣人的祖先都是同文同種的中華民族,唯一差別僅是先到與後到,三百多年前隨鄭氏來台的兩萬五千人水軍都是現代台灣人的祖先,但他們如何為這塊土地打拼的故事卻沒留下一頁篇章,這樣的事不會再重複發生在我們的榮民老兵身上了,因為六十萬老兵的血、汗、骨灰遍撒台、澎、金、馬,大陸八零年代經濟改革開放後,六十萬老兵又是第一批進入大陸的尖兵,那兒雖是他們曾經的故鄉,儘管山河變色,這些國軍脫下軍服變成返鄉探親老兵,其實老兵是台商在大陸投資設廠前的最重要開路先鋒者。

  只有六十萬老兵的子女最懂得、最了解他們這一代「有兩個故鄉的人」的心路歷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82787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 第一章  我的父親在大陸老家有個衣冠塚
 
◎父親
 
二○○六年,父親去世,他的骨灰罈安奉在台中豐原的觀音山上。
 
八個年頭來,我持續不斷地鼓動策畫大陸的夢月哥來台。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的心願「八」字有了一撇,即將美夢成真了。
 
二○○八年,馬英九上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後,兩岸開啟更進一步的接觸,有了直航,有了對等的落地簽證,兩岸民間的接觸變得非常頻繁。更多更多的大陸同胞第一個旅遊目的地莫不選擇台灣,為的是一揭台灣神祕面紗,圓卻終身期待及一生夢想。
 
多年過去,大陸同胞來台灣旅遊探親的人數早已超過幾百千萬,我們卻還在等待夢月哥敲定來台的日期。
 
啊!我的夢月哥終於可以來台灣了!更棒的是,夢月哥計畫帶著大嫂一起來!
 
夢月哥說,他們台灣十天自由行的全部時間,只想待在我豐原老家的合作新村,陪伴我的媽媽過過簡簡單單的生活。真是有心人!
 
回想二○○六年父親病重,父親在短暫清醒的片刻連續喊了幾聲:「不行了!」「不行了」!表達希望再見到夢月哥一次。於是,弟弟緊急安排申請大陸親友探親手續。
 
無奈,那幾年台灣執政者囿於政治意識形態之故,與大陸當局間的互動不大活絡,連帶地也阻滯了夢月哥來台探親奔喪的安排。夢月哥為此人生再增一個終身遺憾──無法為四十年等待相認的父親送終!
 
回想父親生病期間,家人已經看出這是父親的最後時期了,因此我們有共識,父親的告別儀式,一切聽從媽媽的安排。當時還不是佛教徒的母親為父親準備的是道教送終儀式,並在豐原的觀音山上買了一個夫妻合葬靈骨塔位,為的是將來媽媽百年後仍可以回到父親身邊重聚。
 
媽媽特別交代,不要使用「棺材」這種難聽的字眼,因此我們都跟著媽媽用「爸爸的大房子」來稱呼父親安寢的棺槨。我自己則信仰基督教,出於私心,在封棺前,我悄悄地在父親的枕頭下放了一本聖經。然而,我也留意到媽媽為父親戴上佛珠手環,希望父親的魂魄能隨「南無阿彌陀佛」的助唸聲之引領,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 三月中旬,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戰場積極向好。但由於新冠肺炎的世界大流行肆虐,我們還需要繼續堅持「停課不停學,線上論教研」。王崧舟老師的講座《文化自覺背景下小學古詩該怎麼教》如約而至。許昌市八一路學校集團又一次雲上教研熱烈展開。 ...... 佛偈「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詩經·秦風》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日本捐贈武漢抗疫物資附贈的留言。它們詩意地表達了友好鄰邦日本和中國人民一起抗擊疫情的友好情誼。也讓我們又一次驚艷詩詞雅言風流蘊藉的魅力,又一次喚醒我們傳承發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 ... 文化自覺背景下的古詩教學,不能僅僅局限於以比賽、表演、應試為目的。教語文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教文化,要站在文化的視角,以文化的情懷來重新審視古詩教學。王崧舟老師從「詩意為重,會心誦讀感其情;意象為重,澄心還原見其象;文化為重,潛心涵泳悟其蘊」這三個方面進行了闡釋了自己詩意語文的精神內核。 ...... 詩意為重,會心誦讀感其情 通過反覆誦讀、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表達詩歌中的情感,這種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讀,是一種美讀,一種表現性、創造性的讀,要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 意象為重,澄心還原見其象 詩人藉助詩歌將內在之意訴諸於外在之象,讀者再根據這外在之象還原詩人的內在之意。要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驗,放飛想像,打開天眼,身臨其境,讓孩子們到詩描繪的情境中去,真正領悟詩人的內在之意。 ... 文化為重,潛心涵泳悟其蘊 詩歌中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通過千百年來傳誦、積累和引導,創建了中華民族的集體人格,構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 聽了王崧舟老師的講座,我們不禁憧憬,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國民從小以這樣的方式學習古詩,有文化家園支撐、浸潤,構建起充盈豐滿的精神家園,未來一定會有紮實豐厚的文化基礎,堅定不移的文化自信。孩子人生腳步的穩健可期,中華傳統文化自信的堅定可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可期! ... 我們八一路小學的老師積極參與此次培訓,認真聽課,做筆記。有的青年教師甚至反覆多次聆聽講座。學習結束,我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體會! ...... 解讀詩歌知人論事,了解王崧舟老師的專業成長之路對於八一路小學的青年教師成長更是大有裨益。這位從小學教室走進大學課堂,成為研究生導師的小學語文教師。他海量閱讀旁徵博引,《紅樓夢》,《嚴氏詞話》信手拈來;他潛心研讀教材文本,總是能發現文本獨特的秘妙;他精心設計教法,使教學上升到藝術的境界;他不斷總結提煉,形成了詩意語文的教學流派。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次線上學習討論活動,我們八一路學校集團的老師們既提升了古詩教學的境界,又獲得了專業成長方面的啟發。大家決心在以後的道路上,要以王崧舟老師為標桿,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把握先進的教學思想,潛心鑽研教學,汗水澆灌八一路學校集團輝煌的明天! ... 編輯:馬瑩莉 周 軍 郭琳琳 審核:吉 莉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L2jJALM.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1580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南屯昏眩治療中醫豐原缺乏食慾看什麼科太平區口內疼痛中醫推薦
神岡注意力不集中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台中失眠睡不著治療中醫 治療效果不錯的中醫診所神岡口乾舌燥改善中醫診所 大里血壓不穩定中醫推薦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中醫診所南屯味覺異常看什麼科 台中手抖治療中醫 看不好的人都來這間中醫診所霧峰不用安眠藥治療改善中醫診所 龍井缺乏食慾看什麼科 用藥會了解病人生活作息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jw55ww23w 的頭像
    jjw55ww23w

    福利品出清.

    jjw55ww23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